时间:2024-12-22
leyu·乐鱼龚婷 龚婷笔下的“老西关婚礼”。(受访者提供) 龚婷笔下的“爷爷与孙女”。(受访者提供) 龚婷笔下的“茶楼饮早茶”。(受访者提供) 每个生长于广州的人,脑海中都会留下对这座千年历史古城的独家印记。龚婷是一位细心收集这些印记的画师,2012年开始,她创作了数十幅“小时候的广州”主题画作。这些画用十分生活化的场景,描绘了她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、同辈和儿子四代人儿时的广州:往返“河南”“河北”的艇仔、西关的婚礼、老骑楼、老电车、盛夏家里花阶砖上爷爷的草席和蒲扇……这些画面一下把很多广州人的思绪拉回了童年。 如今,已创业多年的龚婷告诉记者,她仍不断用画笔展现广州和广东的文化,她正着手为广东的21个地市画特有的“城市名片”。“现在,我已经完成了广州、佛山两个城市并出版成书,这些书本是专门针对小朋友的,我希望小朋友能通过绘画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。” “半路出家”爱上绘画 作品引发网友共鸣 龚婷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,2008年本科毕业后,对职场十分迷茫的她干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工作,“我从事过摄影、做过外贸、经营过烤肉店、给大学生拍过毕业照……我从小就想当老板,所以一直在换工作,观察每个行业在做什么,然后再做选择创业。”龚婷告诉记者,2010年,她在一家媒体公司应聘了一份新工作,专门负责文案设计。 “当时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做PPT方案。我的领导和我讲,如果将来想要发展得好,就必须要兼顾策划和设计。”于是,龚婷抱着“把PPT设计得更好看”的想法,在业余时间找自己的一位初中同学学绘画,“他当时在广州美院读研究生,我就向他求学,跟着他从素描开始学,学了一年后,慢慢掌握一些美术技巧,也尝试做一些电脑绘画。” 2012年,龚婷偶然间看到一张广州骑楼的黑白老照片,这座骑楼是她童年时玩耍过的地方,于是她按自己的印象,以骑楼为主题画了第一张“小时候的广州”,龚婷后来将这幅画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。没想到,这幅画一下子引来很多网友的评论,“大家都说我画得很好,让我继续坚持。于是,我画了一张又一张,微博上评论和转发的人也越来越多,我也非常开心。” 当时龚婷还和网友做了不少线下的互动,将自己这些画印成了明信片,并贴上邮票寄给“粉丝”们。后来,在广州地铁站厅和站台的灯箱上,也渐渐出现了更多龚婷的绘画作品。 于是一下子,更多人认识了龚婷,她告诉记者:“当初我画这些作品时,没有过多思考要画给谁看,只是很单纯的内心表达。我把以前一些有印象的时刻通过画作记录下来,最后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,这让我十分开心。” 龚婷介绍,在画里,她更想表达广州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。“每张画,我都是在讲故事,人物比例、笔触、色彩都是凭心去画,我没有思考很多后续的东西,仅仅是当时想法的表达。” 搭艇仔、喝早茶、坐地铁……描绘四代人“烟火气”的广州 龚婷的画作描绘了四代人的“小时候的广州”。分别是自己的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、她自己和她的儿子。龚婷爷爷奶奶小时候的广州,是坐着摆渡的艇仔从“河南”划到“河北”,是坐着人力车穿梭在闹市;她爸爸妈妈的小时候,是在露天的茶楼里喝早茶;龚婷的小时候,是在中秋时来到珠江边买炒田螺;而到她儿子的小时候,则是看着广州地铁“哐当哐当”地来回驶过…… 龚婷的画作展现了广州人真实的市井生活,“我记得小时候喝早茶,基本都是跟着爷爷一起上茶楼。那时候的茶楼都是像花园一样露天的,茶楼的伙计会推着车,一笼笼端出蒸好的点心。一边推还要一边喊 ‘叉烧包啊!糯米鸡啊,新鲜出炉的……’而现在的茶楼基本是下单后才送过来,我很怀念以前的那个声音,那种味道。” 而在所有的画作中,龚婷描绘自己小时候的广州篇幅最多。 “我在广州长大。为什么我能有那么多感触,大概是因为我在广州搬了10多次家,大部分地方我都住过,所以我从小能看到广州很多地方的烟火气。”龚婷介绍,她最早是住在荔湾区的宝源路,当时她爸妈结婚就住在那里,周围的街坊都很熟悉,而她印象最深的是西关的趟栊门,通风透气,一眼就能看到对面的街坊在做什么。后来因为她父亲的工作不断变动,龚婷先后住过海珠区沙园附近的橡胶十一厂、天河区员村的一间学校、体育西路附近的六运小区等。到她高中读培正中学时,为了避免龚婷来回奔波,父母又在东山口附近租了房子。而长大工作后,龚婷又住到了番禺。“我的小时候,大家没有买房子的概念,都住单位分配的房子。印象中每次搬家,那就是爸爸又换新工作了。” 龚婷说,在这个系列作品中,她最喜欢的是那幅爷爷哄她睡午觉的画。“我记得,那时爷爷家地上铺的花阶砖。夏天我们睡午觉都是打地铺,一张席子在花阶砖上一摊开,我们就睡地上,爷爷慢慢摇着蒲扇哄我睡觉。有时候到了晚上,天太热我也是打地铺。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宽裕,电费都是要省的,有时我电风扇也舍不得开,但爷爷扇一下蒲扇,我也就睡着了。” 对她而言最有意义的一张画作则是“老西关的婚礼”。“画的是我爸爸跟我妈妈,这原本是一张黑白老照片,前面的两个人是我爸爸妈妈,旁边是他们结婚时的家,我小时候也曾住在那里。我依靠着那张黑白老照片,重新把父母结婚时的场景描绘了下来。” 龚婷介绍,她所画的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小时候的广州,主要是依靠平时听长辈的讲述,有了印象之后再查阅一些资料,最后完成绘画。“四代人的经历将近一个世纪。这些画作除了在地铁展览外,出版社也找到我们出版成书,以飨读者。” 创业让文化落地 正着手为广东每个地级市出绘本 画“小时候的广州”成名后不久,龚婷和她的初中同学便一起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,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。 “为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,我们会接一些商业单,对象主要以政府单位和国企为主,他们每年都有宣传的主题,我们就帮他们去策划。例如今年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,我们就会通过很多画面,结合本土文化去宣传这个主题。”龚婷介绍,目前公司的客户不乏省地方志办、广州市河长办、广州地铁等。 “而在文化方面,我们今年也出了两本出版物,主要针对小朋友,让他们去了解广东的文化。我们未来准备做成系列,广东每个地级市出一本,像今年出的是《广州百年饮茶史》和《佛山行通济》。”龚婷介绍,“广州的绘本以描画早茶历史为主线,讲述广州饮茶文化。该绘本从清朝末年讲起,最初广州还没有茶楼,卖茶的店家用木凳搭架于路边供应茶点,由于茶价仅二厘,这些店铺被称为‘二厘馆’,这就是茶楼的前身了。后来有相当长一段时间,茶楼、酒楼跟现在是不一样的,它们的业务界限分明,茶楼就只能吃点心,酒楼就只能吃饭。我们希望把饮茶的历史慢慢讲给孩子们听,让孩子们通过饮茶感受到广州的本土文化。而佛山的主线,我们选择的是行通济习俗。”龚婷告诉记者,她接下来将继续通过绘本宣传广东各地的文化,“像潮州的主线我们也选好了,是工夫茶。” 龚婷介绍,关于广州、佛山的两本画册计划在5月份召开新书发布会,推向广佛的小朋友,重点希望能在文化内容上找到落地的点,垂直而有深度地通过绘画把文化展现出来。“文化落地是不容易的,我们希望通过绘画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本地的文化,热爱自己的城市。我觉得能达到这个目的我就很满意了。” 创业多年,龚婷也深感要把企业和文化做大做强的艰难,她说:“公司来了不少年轻人,我现在主要也是运营团队,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则参与到执行里。但绘画是一个体力活,每一幅画,即使有成熟的策划和素材,但如果没有几天时间的细心打磨,是出不来精品的。在我们这一行,量产和高质永远是一对矛盾。” 但龚婷坦言,一旦选择创业,她就不可以停下脚步。“我们团队有共同的目标,我一定要把公司做得更棒,将更优秀的文化作品创作出来,传播出去。”她告诉记者。 文/记者 武威 图/记者 李波(除署名外)